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世界版画艺术: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


    日本浮世绘民间版画艺术简介: 
           浮世绘是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7),随着风土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它的渊源来自原有的“大和绘”。“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浮世绘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 
            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和"役者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画面的着色,开始只有黑白两色,逐步发展为简单彩色,最后成为多色的"锦绘"。 
           日本元禄时期的菱川师宣是浮世绘艺术的创始人。为日本绘画史打开了新的境界 。浮世绘一经出世,就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这种版画的构成,与我国古代版画的画印方法相同,由画师、雕师、拓师按顺序分工合作来完成。首先由画师作画,再由雕师刻版,最后由拓师按照画面不同的色彩分别拓印成画。这种在木板平面上刻出复杂而又精致的线条,再彩拓成画的高超技术,曾被西方画家视为一种不可思议的技艺。 
           随着浮世绘艺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著名画师,除了创始人菱川师宣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揭开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帷幕的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吕:戏剧绘巨匠东洲斋写乐:还有写实派大师葛饰北斋,以及将风景绘技巧推向顶峰的一立斋广重等名师。以上六人被称为“六大浮世绘师”。 
           浮世绘艺术占据日本画坛二百六十余年,直至明治维新拉开序幕前逐渐消退。这颗跨越三个世纪的东洋艺术明珠,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它光辉的一页。 

    浮世绘与印象派之艺术特质奇葩艺术网 

           浮世绘是江户时代(1603~1868)以幕府所在地江户为制作中心所发展出的版画艺术,其题材不外乎是小老百姓的生活百态与对现实社会的情感反映。 
           浮世绘不论在二次元的空间平面化处理、线条的勾勒或平涂色彩的手法等都源自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然在思维,精神领域方面竟截然不同,两者差异越来越大,中国绘画往文人画风的境界钻研;而浮世绘的走向却是民间化、社会化、通俗化。 
           浮世绘是以木版刻画大量印制,价格极为低廉,一向重视包装艺术的 日 本 商人喜以浮世绘来包裹陶瓷、珍玩实不足为奇。幕府参加几次欧洲博览会后,鉴于欧洲人对 日 本 精巧工艺和浮世绘版画评价不错,即积极贸易往来营销巴黎市场,浮世绘趁势被挟带进入。 
    至于欧洲人何时开始喜爱浮世绘?又如何引起欧洲艺术家的共鸣与仿效?我们无法获得历史考证,但显而易见的,其艺术特质、精神与巴黎印象派画家们所渴望、追求的焦 点相吻合,才会对印象主义的革新产生了推波助 澜的效应。 
           自文艺复兴开始,画家们极力追求三次之“立体感”和画面“景深”效果;相反地,印象派的画家们却想摆 脱传统绘画的束 缚,而引用浮世绘的二度空间平面性的创作理念,将画面组合还原到二次元的空间。 
           摒除惯用的“定点透视法”,所谓“定点透视法”,就是物体的并行线在画面上交会于地平线,形成近大远小的科学性透视法,印象派的画家们舍弃欧洲传统绘画的“定点透视法”,而大胆采用浮世绘的“前缩透视法”、“散点透视法”、及“重迭透视法”,使画面呈现不具“景深”的绘画性,但具有观念性、暗示性的空间。 
           线条的勾勒与平面的着色。先用线条描绘物象的轮廓后再加以着色,不加添光线的明暗变化,仅突显色彩和线条机能。印象派的画家们革新传统绘画之规则,改以线条勾勒、色彩平涂,酝酿出新的绘画风格。 
           生活化、优雅化。西洋传统绘画的主流,其题材大都以宗教、神话、政 治事 件、人像、静物及风景等为主,但因着浮世绘的流入,欧洲绘画的题材起了大改变,印象派的画家们不再固守窠臼取材开始通俗心、倾向于悠游的一面,描绘出纤细、优雅的生活品味。 
           印象派的大师们如马奈(Manet)、窦加(Degas)、希斯里(Sisley)、莫奈(Monet)、凡高(Van Gogh)、秀拉(Seurat)、罗特列克(Lautrec)、惠斯勒(Whistler)、波纳尔(Bonnard)及乌依亚尔(Vuillard)等都受到浮世绘的冲击,进而从事旋乾转坤的绘画大变革,不但加速欧洲传统绘画观念全面性的崩溃,更揭开了欧洲现代艺术的序幕。由此可见,浮世绘对印象画派的崛起实在功不可殁。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