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带劲儿的水彩你见过吗?
《退役与归属》,70 × 50 cm,蔡露滋
爬满锈迹的机器、斑驳的墙壁,看似藏有无数男孩情结的画面,它们却来自一个女孩。
蔡露滋,1984年生于天津。2013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曾担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沙龙》编辑部编辑,现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美术编辑。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会员。云尚国际水彩俱乐部会员。
《神殿揽胜图I》,140 × 55 cm,蔡露滋
《神殿揽胜图I》局部
《神殿揽胜图I》局部
本有一个钢琴家的梦想的她,学琴十年,偶然接触画画,她便不可抑制的爱上了画画,爱上了画画时感受到的自由与力量。
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瘦弱体质差,导致特别喜爱厚重的题材,她说这能满足内心的安全感!
《动物系列——暖融融》,90 × 65 cm,蔡露滋
《动物系列——暖融融》局部
《动物系列——暖融融》局部
钢铁、渔船、遗址建筑、大型动物
通通成为她最热爱表现的题材
《神殿图III》,70 × 50 cm,蔡露滋
伫立在天津泰安道与浙江路交界的安立甘教堂,它的建造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曾是一座华贵肃穆的圣殿,专为英国侨民服务。后来经历过大火、特殊时期的批斗大会,先后成为仓库、工厂、宿舍。斑驳的墙壁像老者脸上的皱纹,是历史是沧桑,在蔡蔡的笔下讲述着无声的故事……
《沉默的安里甘老教堂》,50 × 50 cm,蔡露滋
一座教堂、一幅画,却连接着蔡蔡与妈妈两代人。蔡蔡的妈妈曾写下过一篇文章记录她记忆中的安里甘教堂:
“余生也晚,昔日的繁华盛景无从得见,但是,模糊记得文革时期我和小伙伴们曾混入教堂玩耍,看到街道的造反组织正在礼拜堂中开批斗大会。嘈杂,喧嚣的喊声回荡在大堂上空,令人心悸。后来,这里曾经成为仓库,储存备战备荒物资。街办的生产组还曾在此包糖果,糊纸盒。这里也做过民工宿舍,他们每天生火做饭,炊烟熏黑了四周的墙壁。现在屋宇已经破得不成样子,屋顶上筑着鸟窝,长满了蒿草。窗上积着厚厚的尘土,有几处没有玻璃的破窗钉着三合板。历经百年的风雨剥蚀,知名的安里甘教堂早已风光不再了。
然而这座古旧建筑据说是天津唯一的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感叹之余,正在上大学学习绘画的女儿拿起画笔描绘下这耐人寻味的历史沧桑。”
《老城遗址》,70 × 45 cm,蔡露滋
“历史总归是变迁的。这座容颜已衰却风骨犹存的建筑毕竟曾目睹并承载了历史的变迁。我们有幸发现其中的故事,发掘并讲述它,再用画笔留下这永恒的记忆。”
——摘自梁雪莲《百年沧桑——安里甘教堂历史的见证》
《退役与归属II》,70 × 50 cm,蔡露滋
《退役与归属》画的是天津海河边的两门大炮。“经过长年的风吹日晒,已锈迹斑斑,在阳光的照射下不仅饱含有沉重的历史感,而且炮身色彩显得愈发艳丽夺目。”
《退役与归属II》局部
《退役与归属II》局部
蔡蔡想用水彩纪念它们曾经辉煌的历史,她将物体肌理在画面中放大、夸张,水彩加上特殊肌理,画面既透明又厚重。
“质感和画面的处理是一幅水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画面丰富多彩。所以对肌理的反复试验是掌握水彩画技能的基本训练方法,利用肌理的可变因素丰富作品的视觉感染力,又是研究肌理的有效途径。”
《休渔期》系列
曾于2009年获第十一届天津市美术作品展铜奖,选送全国第十一届美展。
《休渔期 I 》,70 × 50 cm,蔡露滋
《休渔期》系列其中借鉴、效仿和学习了许多水彩大师的肌理表现手法。《休渔期Ⅰ》虽然是逆光中的物体,把光照效果提高,强化明暗对比,并有意识地强调休渔期间渔船停靠岸边的闲散轻松的状态。
《休渔期 I 》局部
渔船由于长时间没有出海,没有使用过,船舱已经淡淡的生出了斑斑锈迹,船身已经有轻微的掉漆,暴露出木头来。这使我充分利用肌理这种特殊的绘画语言来夸张地表现陈旧沧桑斑驳的渔场休渔气氛。
《休渔期 I 》局部
船舱和船头经过反复洗刷后变得虚化了,颜色更加清透,涂以油画棒或蜡烛后再次重叠上色便会呈现出皴擦的效果,层次丰富并且清新通透。
《休渔期 I 》局部
暗部用蜡烛所表现的肌理感厚重而透气,营造出被烈日暴雨腐蚀的沧桑感。
《休渔期 II 》,70 × 50 cm,蔡露滋
《休渔期Ⅱ》那被废弃的旧船上裸露出来的机器在阳光的照射下略显明艳,因此我在刻画的时候尽量使颜色偏冷,不至于看上去很焦躁。用蜡烛或油画棒画过的地方就产生了防水性,涂色时自然地出现了斑驳凝重的效果,再现了机器的厚重质感。
《休渔期 II 》局部
《休渔期 II 》局部
《休渔期 II 》局部
《休渔期 II 》局部
局部撒盐产生的水花使不同的肌理产生对比,看起来更加耐人寻味。
《加工厂》
曾于2016年入选“秦风·水韵——中外纸本水彩精品展”。
《加工厂》,65 × 55 cm,蔡露滋
随意排列在地上的管道铁圈,在夕阳的照射下,明晃晃的,给人以特别的形式美感。
《加工厂》局部
在刻画中运用颜料自然沉淀的方法,待干后部分细节用油画棒涂于所需部分产生肌理效果。同时采用点染使画面丰富饱满。在这幅创作中,我运用了枯笔皴擦、湿笔渲染,描绘重点在于冷暖之处的交接色区。
《加工厂》局部
《加工厂》局部
在大面积暖色的烘托下,余晖的色彩更加耀眼夺目,空间随之拉开,画面亮部以光来统一、暗部以色来协调,光色相映成趣,视觉冲击力也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