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是清代活跃在扬州一带的民间画派“扬州八怪”中,在诗、书、画诸方面都有突出成就的典型人物之一“板桥体”、
他所创造的书法作品,被后人称之为“板桥体”、 “乱石铺街”。他自己则戏称之为“六分半书”, “以区别称为八分书”的一般隶书。历来书家对其“六分半书”评价甚高,《清史列传·郑燮传》称其:“书画有直趣评价甚高,,少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现代大学问家叶恭绰也认为其:“书有别致,以隶、楷、行三体相参。”



郑板桥早年是工楷书和草书的,但留下作品无多,现存于山东潍坊博物馆的《诗钞》、《城陛庙碑记》都是其成功的楷书作品,可以看出他深厚的楷书功力。从其常用的一枚图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可知其早年曾追求仕途,热心科举。在清代,科举考试是要写规整的“馆阁体”小楷字的,由此可知其早年应是下过楷书的工夫。但是其在书法上最大的成就,应是在中年以后创造的“六分半书”。据说其在临习书法上很下工夫,而且能学一家像一家,尽得神韵。其胸怀大志,对汉碑、魏碑都进行过深人研究,尤其是对蔡岂、钟爵的书法更是赞叹不已,但是怎样突破前人的束缚,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却是一筹莫展。其常常为此苦思冥想,废寝忘食。一日睡觉时竟在其妻子背上练起字来。用手指在妻子的背上划来划去,研究、揣摹各家用笔的不同。妻子只知其在自己背上或划或按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发什么痴?板桥说:“我正在练字。”妻子没好气地说:“写字嘛,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缠什么?”板桥听了,大受启发。以后逐渐脱开古人的衣铱,又取法梁代茅山道士陶

郑板桥书法条幅
宏景《座鹤铭》的用笔,吸取黄庭坚纵横奇倔的特点,以楷、隶为主,兼人魏碑、草书,又参以画意创“六分半书”。
其“六分半书”,在书体结构上多带扁形,转折处用笔较重,力透纸背。字与字间,随大随小歪歪倒倒,忽长忽扁,或疏或密,随意挥洒,极富节奏感。不仅每个字都遒劲古拙,而且整幅构图也显得丰满而富于变化,充分显露出其在艺术上勇于“领异标新”的独创精神。人们喜爱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却很少有人知道 “六分半书”的创立,也有他妻子的不少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