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书友都会疑惑:为什么有的书法苍劲有力,力透纸背;有的却是柔弱无力,如何做到“入木三分”呢?
图/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现在报刊杂志上印出的大字标题(如黑体),非常匀称,很整齐,也很好看。但是放大了看清楚后,看着很死板,没有生气、没有活力,这也是它不能认为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原因。真正的书法艺术,线条必须要含有内力或者弹性,它才显得活跳圆转,如高山坠石、如龙鱼得水,只有跌宕遒丽才能丰筋多姿。
图/明代王铎作品
线条有力再加上结构紧凑,这实际上就是艺术准确性的表现。
古人说是中锋如“锥划沙”。你用一个尖锐物体划过沙的表面,从剖面上会看到一个底尖上宽的三角。这说明笔画的力量始终在线的中心。你还可以细心观察下雨时的车窗,当雨点往下滑落时,是随力积点成线地坠落,那也是中锋的表现。水滴的每个点都能停住。在写字时,墨水随着笔头中最长而尖的“锋”流注,均匀渗开,四面俱到,通体饱满。其实,笔只要能停住,笔锋就会自然收藏。
当我们欣赏一些古代书家的字,尤其是经典之作,比如张旭、王羲之、王献之、怀素…他们即使是在书写得最龙飞凤舞的时刻,一笔的末端,放大到十倍以上,仍像一量稳稳踩实刹车的跑车,力量饱满且富有控制,最典型如《自叙帖》。
古人形容书法,说它“入木三分”是表述一种观感,是讲书法力的形象,它当然不是说毛笔真正能够把木板都刺穿了。它主要是讲笔对墨的控制、墨对纸的渗透都有高度熟练的技巧,达到恰到好处,那个笔法才显得沉着、深刻、不浮躁、不浅薄、有分量、有厚度。自然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