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王轩简历

              我的水墨情缘-台湾籍画家王轩
    我于1960年出生在台湾,祖籍山东诸城,爷爷是知名学者和书法家。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虽在军旅任职,但也极爱书法且颇有造诣。家中壁上悬挂的于右任先生的对联“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就成了爷爷教我识字做人的教材,从小耳濡目染的我自然对书法美术情有独钟。对笔墨纸砚有着兴趣和偏爱。在我14岁那年,是父亲领我拜入我的国画启蒙老师孙云生教授门下,开始接触我一辈子都分不开的---中国画。
    孙云生先生是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的得意高足,追随大千先生四十余年,深得大风堂精髓,被大千先生视为衣钵传人,曾在巴西临摹了大批大千先生的手稿(后大千先生把毕生手稿全数传给了孙老师以纪念半生的师徒情缘),老师的作品与先生极为神似,功夫十分扎实。对传统、近代、现代的美术均能融会贯通,对水墨绘画的技法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是中国当代美术界难得的大家。我入清心堂(孙云生老师的堂号)时是年纪最小,又很用功,加上老师与父母是挚交所以对我似徒似子,十分关爱,因此额外去老师家并得到特殊的指导,让我临勾了大量的大千先生作品真迹,使我终生受益。
    1978年,大千先生有感年岁益大,因此返回台北外双溪购屋定居,取名摩耶精舍,摩耶者乃是释迦摩尼的母亲,腹内有三千大千世界,因取此名,大千先生因年轻时出家一百天,所以佛教之典故十分熟悉,取次名可谓绝妙。
    1979年孙老师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我有幸拜见了太老师张大千先生。他十分高兴健谈,对老师的作品一一欣赏,孙老师并特别领我向大千先生行礼拜见,大千先生特别鼓励我:“学好中国画的基本功,多看古人作品且多临古画方有进步,如此将来,加上自身天分自然会有成果。”
    使我记忆犹新,终生不忘的是目睹大千先生的作画过程,颇有收获。大千先生画荷花,见他把笔沾满墨液屏气下笔,由内而外,由外又内的来回,数片荷叶已成,再用淡墨勾荷花花瓣。待干后再加层次,再干后敷花青,点洋红,勾花,点蕊,一副水墨荷花跃然纸上。画泼墨山水则先将纸打湿泼墨,任其流淌,干后见其墨形再破墨勾出山石,再画树、舍、亭人物等。约七至八道的加工,方才完成,成就了大千先生心目中的人间仙境。而成其画山水须可以居、可以游、可以画的山水胜景,如今回想我有幸入清心堂师门,更有幸见到大千下笔作画,为幸福人也!
    在台湾我对江南的金陵画派就略有所知。1992年来南京探亲,后由师兄叶宁(即亚明老师的儿子)带我至苏州东山的近水山庄,拜见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亚明老师,当时亚老师潜心绘制壁画,早已不在收学生了。亚老师当时感觉到我对画的喜爱和执着,并看了我的作品,说路子尚正,有基础,可教也。因此又正式拜师入了悟园门下开始了我于亚老师近10年的师生缘。
    亚老师画并没有大道理,就是告诉我要走传统,不要贪快走捷径。每当在画室看亚老师提笔挥毫,更看到一代大家的气度风范。亚老师说他一生有三位老师,一位是古人,一位是大自然,另一位则是群众。既有了传统的功力,加上时代的元素和生活的感悟,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亚老的一席话使我对中国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影响了我对绘画的更加爱好。
    综合两位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影响我感觉启蒙恩师云生先生是引领我从无知的门外人走进了中国绘画的领域而亚明恩师却是当我在快迷路时带领我走出了中国绘画的死胡同,亚老师曾总结出中国画有定律无定法,即是画中国画用毛笔沾墨点水在宣纸绢布上去创作应是定律不变的。但是如何画,怎么画则应该因个人积累的笔墨功夫和其人对人、事、物的感悟,相互交融所产生的激情去表现去创作。因而人人有自法,而无一法矣。

    王轩,1960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县,14岁拜张大千先生传人弟子孙云生教授为启蒙老师,学画自四君子入手继而临摹再而创作写生写意,1980年作品受到大千先生的指点并有所称许,颇受鼓励,1992年4月回大陆再拜亚明大师为师于苏州东山近水山庄习画,其间在用笔、用墨线条的行走上得到了亚老的许多指点,并在传统中找新意、中国画有定律无法的创作理论上有所感悟,受益匪浅。近年长期居住在南京,历年来作品曾在台湾、香港、日本、美国、加拿大各地展出,也陆续在国内各省市展出,颇得好评。现为台湾诗书画协会会员、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名人书画院院士、吉林警察学院艺术系教授、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