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逍遥派画:来自山岗上的空气

    逍遥派画:来自山岗上的空气

           ——————袁竹逍遥派画对外展示掠影

    2014年10月,一个陌生得让人不能再陌生的画界新人袁竹的写意抽象画作品在曾诞生了三星堆青铜文化、至今还留存有三国金牛古道遗迹的地方——天府之国四川德阳开始抛头露面了。这一下,犹如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了。如今已进入第五个年头了。袁竹的写意抽象画作品一露面就有名有姓,让人过目不忘,都晓得这画叫逍遥派画。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逍遥派画对外展示的轨迹———

    之一:当代艺术大家邮册首发式交流展


    2015年12月,作品《山洪》在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培训基地,参加《国家名片》当代艺术大家邮册首发式交流展,并被《中国邮册》组委会收藏;




    2015年12月,作品《福寿图》在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培训基地,参加《国家名片》当代艺术大家邮册首发式交流展,并被《中国邮册》组委会收藏;











    2015年12月,参加《国家名片》当代艺术大家邮册首发式



    2015年12月,参加《国家名片》当代艺术大家邮册首发式



    之二:参展美国纽约2016.世界艺术博览会




    2016年4月,作品《山村》参展美国纽约2016.世界艺术博览会,《山村》获国际优秀奖;


    2016年4月,作品《荷》参展美国纽约2016.世界艺术博览会;


    2016年4月,作品《山村》参展美国纽约2016.世界艺术博览会获国际优秀奖;



    2016年4月,荣获“中美文化艺术交流使者”荣誉称号


    关于“逍遥派画”


    一代通儒钱穆曾说:文化本是由人创造的,文化要人继续不断地精进日前永远去创造。

    中国书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国内被尊为国之瑰宝,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画命名为“逍遥派画”?我觉得:新时代需要新艺术。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我创作一以贯之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对中国传统书画,我一直都很敬仰。但不是盲目地祟拜。而是辨证地看待,汲取精华,弃去糟粕。黑格尔曾说:辨证的否定性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他认为克服对立以达到统一即自由之境的动力是否定性。这种否定性不是简单抛弃、消灭对立面和旧事物,而是保持又超越对立面和旧事物。这种否定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精神性自我前进的灵魂。没有否定性,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就不能实现人的自由本质。弘扬中国传统书画,我们就应该用黑格尔辨证哲学中的否定性观点来指导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辨证法“喜新”,但并不“厌旧”,它所强调的是在旧的基础上对旧事物进行改造、提高,从而获得前进。中国书画要振兴、前进、要走向世界,就得讲辨证哲学,就得有“否定性”的动力。我就用这个辨证观点来指导我的创作。

    文化是全部历史之整体。须在历史之整全体内来寻求历史之大进程。中华文化延续数千年以至今天,由其演进之总全程,包括一切方面,而来研究其会通合一之意义与价值者,乃是所谓文化。文化演进,总是呈波浪式的,有起有落。对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之评价,不能单就眼前所见作评判的定律。应懂得会通历史全部过程,回头从远处看,向前亦往远处看,才能有所见。不少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懂一点皮毛,只知模拟古人之躯壳与声貌,却未得古人之神髓。文化交流,先须自有主宰。文化革新,也须定有步骤。当知文化与人生,莫不由人的心智血汗栽培构造而成。发扬自己文化传统,正可对将来世界文化贡献。路在前面,要人开,要人行。不开不行,便见前面无路。失却自信,便真可悲观。“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必须要先把自信心树立起。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我们一定要有文化自信。现在,中西方文化经过一个世纪的碰撞,犹如两条大河交汇,己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最终,在全球化的格局中谁又成主流?我们要有主体意识,用世界视野去传承,并独创我们的“中国书画”。

    保守留下了秩序,丢掉了创造。这两年,我边从事艺术创作,边静下心来读书,并从学术角度进行理论思考,我想,不能做一个艺术的啃老族,只守着前人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吃老本不思进取。必须摆脱保守的阴影,赋予新的创造活力,致力于中国画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和中国画走向世界的探讨,我提出了用世界视野去传承并独创中国画,探索中国画创新化、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化,并将观点、看法象散落的珍珠一颗颗穿连起来一样,撰写成一篇篇体会文章,并在媒体上发表,和大家交流,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其目的是深化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思想理论认识,为使国画这门充满活力的艺术,不仅进入更高阶段,而且走向世界。我将尽最大努力,开拓新的创作领域,挖掘新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技法,履行一位当代艺术家肩负的人民和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点燃新时代的火焰,吹响新时代走向自然,回归自然,建设生态文明,讴歌美丽中国,记录新时代风貌的号角,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创造出更多具有强大精神感召力,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艺术精品。

    中国新长城组委会、长城论坛组委会对我和我的艺术向全球推介,并高度评价说“逍遥派,以讲究闲雅清隽,出神入化,画法飘逸,用笔趣味质朴而在画坛江湖中得名。不践古人,自出新意。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创造,自我精神的遨游,信手拈来,笔墨天真烂漫。热衷尝试新鲜的画法,探索事物最初的生机和灵气,在实践采风融入自然和抽象艺术中找到自己的风格,绘画不能仅靠秃笔如山的苦练,还要有脱离世俗的格调。明快的色彩在气质上更能表现激情,不顾体积、明暗,用单纯的颜色和线条表现画面,使绘画回到了本质,又恢复了它原本的力量,单纯又有表现力。”

    上海作家、诗人袁孟敇欣赏我的画后题诗赞道:起点中华传统,包容世界风格,推陈出新独创,拔山盖世惊艳。

    我将自己的画取名逍遥派画,是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忘本来的具体体现。

    一个民族必有其人人必读之书。《论语》《孟子》为二千年来必读书。《老子》《庄子》也是人人必读书,尤其是从事艺术之人更应必读之书。因为儒、道两家已有二千年历史,对中国影响最深最久。

    中国之道理,万变不离其宗。均在这四本书中……

    自魏晋始,老庄之道乃中国艺术精神。

    《庄子》有三十三篇,开篇为逍遥游。逍遥游者,东晋僧支遁曰:“明至人之心也”。此即讲庄子之心境。

    逍遥,顾名思义,优游自得;优哉游哉,无忧无虑,不受拘束。逍遥是一种无拘无束的逍遥境界,既指身体的不受羁绊束缚,又指心灵的自由放逸。哲学上指不因他物的在场或不在场而自为绝对自由的存在。《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姜亮夫校注:"逍遥即游之义。"《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成玄英疏:"逍遥,自得之称。"《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聊逍摇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晋潘岳《秋兴赋》:"逍遥乎山水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宋苏轼"《白雪遗音·八角鼓·游学》:"游学访道,快乐逍遥,名利二字尽皆抛。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苟徒以炼神眠气,脱壳飞升,逍遥间散于蓬莱弱水间,独乐其乐,……世又何贵有此神仙哉!"

    《逍遥游》是集中代表庄子哲学思想的一篇杰作。在构思上采用了文学上的形象思维的写作手法,运用大量的浅近的寓言、神话、对话,文姿多彩。想象像匹骏马驰骋于宇宙,摄取与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妙趣横生的题材,生动、形象地宣传了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在揽宇宙于一纸,包万物于一文的充满生机、遐想的《逍遥游》中,为数众多的读者被作者的富有艺术魅力的文笔所吸引,成为中国古代一篇寓言体的论说文中著名的佳作。

    全文在构思上,围绕着逍遥安排了设喻、阐理、表述三个部分。在设喻中,以鹏与鷃都无知借风力飞翔这一事实,各自显示傲慢得意的形态;顺势转入第二部分阐理上,从政的高官贵人平庸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像鷃雀的渺小可怜,最后提出靠豁达、无所求才能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自由虚无的境界。

    全篇构思精巧,善于使想象与现实结合,善于使对话与阐理结合,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之有味味无穷成了庄子著作构思的特点。

    设喻中先写了鹏的形体,从背与翼的强而有力,才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才能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之情。蝉、鸠只能在原地起跳,不能有鹏的高傲胸怀,鹏的背与翼再大没有风力的帮助,也是飞不上高空。小虫鸟不自量力正如有人非要和长寿的彭祖媲美一样的可怜。作者将鹏与鷃两个形体悬殊的飞鸟进行对比,点明都靠风力才能飞翔于空中,但由此而认为自己本领大,超群不凡就是无知可悲了。

    文章顺势转入阐理,从有己与无己对照入手,有己的人们往往凭着自己的职位高才,可以达到“四个一”的地步,对国君能尽职,也只能靠权势发挥平庸的才能。当进入豁达无所求、无己、无功、无名境界时,才能摆脱世俗的缠绕,这也是无我的最高标准。第三部份为表述,通过尧让贤转作者与惠子两段对话,用大瓠和大树来阐明作者反对用大渲耀自己位尊的思想,强调要解除外来的优惠条件,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目的。

    关我创作的逍遥派画主要以山水为主,有时也创作一些花鸟作品,人物偶尔有那么几副。

    题材较广,有神话传说系列丶长江糸列,绿水青山系列。近两年主要创作的是反映生态建设、讴歌美丽中国方面的作品。要帮助人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

    要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十分赞同清代大画家石涛对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现代大画家齐白石“做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和近当代美学泰斗朱光潜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等观点,冲破绘画教条的我,没有固定连续的主意,无论画面激昂或狂躁,我永远忠于——自由。热衷尝试新鲜的画法,探索事物最初的生机和灵气。书画本以写意、乐心、宜游为主,自由本为精神之境,笔墨间挥毫,讲求绘画的真趣,乃人生一大乐事。我非常重视画的格调品位,尤其是画的意境营造和笔墨表现的高度和深度,直面真山水,画出心境,也画出了实境,其画构图奇异不落旧溪,面目独具,极富创造精神。我的画重表现、重拟人化、重象征,重暗喻,是抽象、象征、表现主义和大写意风格等的结合,画作富哲理,既重形象,又重物理物性,做到了承古人之精粹,撷今人之新法,参与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拼博不息,深得笔墨之情趣,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新画风。

    在实践采风融入自然和抽象艺术中找到自己的风格,绘画不能仅靠秃笔如山的苦练,还要有脱离世俗的格调。

    著名美术评论家傅雷曾谓:艺术革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公式:一种艺术渐趋呆滞死板,不能再行表现时代趋向的时候,必得回返自然,向其汲取新艺术的灵感。

    我的作品己摆脱传统的成法而回到从大自然所得的教训----单纯与素朴上去,其画面有原始绘画的纯正,有生命的自由、有儒释道之境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具有单纯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与其他的美一样,是一种和谐;是艺术的内容与外形的和谐,是传统的天真可爱,与画家的无猜及朴素的和谐,是情操与姿势及动作的和谐,是艺术品与真理的和谐,是构图、写生与合乎山水画的宽大手法及取材的严肃的和谐。

    在不同的艺术家眼中,艺术有它不同的使命。嗜美之人把艺术看成是美的天使,擅长思索的艺术家将它看成是一种哲学思辨,有宗教情怀的人视艺术为自己的宗教,

    我坚持自己的艺术使命是弘扬善,传播爱,爱宇宙、爱大自然、爱人间、爱生活……因为,人民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彻的生命。生命由两个东西组成,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由时空两度组成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生命。

    艺术家赏美画美不是难事;而思辨是向理性迈进,不见得要有温情;宗教么,可能只是自己的个人信仰,不一定与他人有关。

    一个艺术家,除非他真正体会生命之美,要把他的美展现出来。

    唯有把爱当成使命,我感到,我的每一次笔触都仿若是在施爱,画面总是弥漫着那种柔和安宁的气息,以及充满着一种人性的光芒。

    最人道的,其实是最接近神性的。

    欣赏“逍遥派”画相当于是在受爱,人的心,怎么会不被深深地感动。

    无论对艺术,还是对人间,我都是很虔诚与谦卑的。

    生命的价值,在于修炼,在于探索,在于创造。我创作 “逍遥派”写意抽象画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含义,能正确面对继承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的问题,牢牢把握国画的精髓,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学习借鉴传统和他族的艺术之长,尤其重要的是艺随时代、艺随个人。

    我将我的作品扎根于人类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土壤之中,与传统国画一脉相承,有继承,又有发展,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仅己摆脱以往的程式,且新创“豹纹斑” “牛毛纹”皴法,逐渐改变用像不像来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的习惯思维,养成探寻画面内在的意义,逐步提高审美的判断力。我要将我的作品力争创作成一种既重视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既传承原始的丶朴素的、浑沌的“天人合一”,又充分揭示人的自由本质、以追求自由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艺术。

    我的“逍遥派”画十分重视现实,但远非安于现实,而是与改造现实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忙碌于现实利益和日常生活琐事,绝大部分心思用于逐利,过分追求物质。因而,只有少许的有自由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近几年,随着国家的倡导,歩入小康的人们开始倾向于精神追求。科学、自由合理地精神世界将会逐渐兴盛起来。

    艺术将会在新时代让人的心灵超脱过于急功近利的日常兴趣,而虚心接受那真的、永恒的和神圣的事物,并以虚心接受的态度去观察并把握那最高的东西。

    所以针对当前这种现状,因势利导,我的“逍遥派”画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超越”不是抛弃,而是既包含又高出之意。

    生活之美,与艺术化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用艺术的形式再现美好生活,如音乐里的高山流水,舞蹈中的湖中天鹅,绘画里的璀璨星空,电影中的悲欢离合。艺术通过不同载体与形式触动我们,让我们在平淡生活中,思考生活本质和对美好事物的想象与希望。如今,艺术的生活逐渐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理念。艺术如何与更广阔的公共领域和商业空间发生关联,与生活环境相互渗透、映衬、激发,让艺术之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带动艺术的社会化普及传播,是艺术家们一直探索的方向。我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美国评论家沃尔夫所言:“抽象艺术就像佛法中所用的箴言一样,不加以特别解释,别人无法理解。”作为一种唤起观者心理活动的艺术形式,抽象艺术本身则具有了可对话的特点。因为,贯穿抽象绘画本身的,不再是限制观者发挥想象的现实对象以及叙述的故事,而是同样能打动人的形式及色彩本身。

    未来的抽象艺术,是精神与物质的连接器,这是人类文明的核心。

    人类艺术的进程历史发展证明,西方艺术正在向东方艺术靠拢,人类艺术的未来一样是在东方。

    纵观中外美术史后,我预测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将是由写实为主変为以写意为主,以具象为主变为抽象为主,今后和将来决不会再用像不像来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

    我把“逍遥派”画定格为写意抽象画。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创作路子?

    “艺术本质上是用艺术的手段体现人类文明不同阶段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艺术家自我情感的表达。艺术需要传承、不忘初心、不忘宗弃祖、继承不是照搬照套,依葫芦画瓢,还必需扬长避短、弃粗取精,既发扬老祖宗留下的优秀的东西,又要学习借鉴他族的艺术之长,尤其重要的是艺随时代、艺随个人。当今和未来的世界,随着科技进歩,己由工业化时代逐渐步入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的五大洲四大洋己变成了“地球村”,那么艺术也会顺应这一潮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特别是中国画要走向世界,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艺术语言。人类未来的艺术,不仅是物质的,也不仅是精神的,她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融合,也就是用东西方艺术之长,弃之糟粕,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写意抽象画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她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的画,既象征又写意,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融合,更是自然生态的。虽然,目前只有少数人可读,可悟,可懂,但没什么?我的画,主要是为本世纪后期和二十二世纪,乃至后几个世纪,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预言实现的时候,我给全世界准备的贺礼,未来,我的画将成稀世之宝。

    近年来,我有一个目标,就是立足中国,面向东方,走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勇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布道者,致力于中国画走向世界的探讨,提出用世界视野去传承并独创中国画,坚持在传统中传承,在变化中永恒,对山水画创作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用国际视野来发展中国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我提出了新时代国画要走创新化、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化之路的理念,并不断寻找创作的突破口,我想创作一批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写意抽象画作品,争取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作品要超过别人、影响别人,一定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艺术家必须是“全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懂西方现代技术和理论,同时具备强烈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够创作出表达人类共同关切、慰藉人类情感灵魂、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为世界接受和欢迎。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新时代,中国画走向世界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