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写西读》
写在曹跃写意精神个人作品展前
与曹跃的相识,作品为先。2015年参加188艺术仓库策展的中国艺术家优秀作品邀请展,由作品及人,从而成为朋友,继而得以关注。
纵观曹跃本次展览的作品,无论是布面丙烯、布面油彩抑或纸本彩墨,云雀、假山、盆景、陶俑、佛塔、梅瓶、松枝、竹叶、折梅以及意识流中的宋意山水片段,都在用蒙太奇的手法,传达东方文化的核心-“心、禅”。独立的元素,代表性的符号,肢解后形散而神聚的写意方式,弱化了具象的物质,强调了物象的神似,以大表现的写意方式,消解了具象容易聚焦的结构和线条,留存了艺术家重新演绎的视觉符号,将内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寄予,用大笔触平涂和拼接的书写式绘画呈现方式,进行了酣畅淋漓的表达,此为东写。
画面的材料和色彩处理技法,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和抽象绘画的精髓,使用片段式的场景,这是这个时代人文精神中最为注重内心和情绪表达的一种绘画方式,不关注大场景和立意,专注自身真实的、精微的细腻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达成观者的经验和现场共鸣,此为西读。
这也是本次个展作品标题斟酌已久的由来。
曹跃的作品,大多使用宋词和词牌和元曲的诗句进行命名,一则集中反映了艺术家内心的中国情怀和挥之不去的东方情结,二则折射出了艺术家内心崇尚韵律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固执追求。《雨霖铃.乐》、《满江红.鸿》、《愁倚阑.濯 》三件作品,完全取自西方绘画艺术中常见的构图形式和色彩构成,灰绿、灰褐、绛红的色彩,沉着、冷峻。画面中马头、云雀、消瘦的人影、长亭、竹枝、孤山等寻常之物,或摆件,或臆想,或幻觉,无一例外,使用的都是东方的符号和传统的词牌,尤其是《雨霖铃.乐》,不免让人想起柳永的诗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惆怅的情绪和依恋之情溢于言表,在曹跃的画面中,灰绿的调子和油彩淋漓的表现力,似乎在着力渲染着这种惆怅弥漫的意境,将宋词核心的贵雅和含蓄、元曲中叹世、归隐的寂寥之情泄于笔端…
宋词和元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精神的标高,更是无数文人追求自身修身的极致再现,“由心观心”,“由心印心”,是曹跃在创作过程中对东方文化的一种解读,更是作为一名画家,在描摹身边寻常物象之时,追寻东方意境中的自我创造。是沉默状态下的一种修为。
有人说,音乐就像翅膀,能让想象力高飞,我想说的是,人文创作下的东方意境,无论是来自西方的油画还是本土成长的水墨,都是中国艺术家不可或缺的土壤,它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的骨骼,结构你的语言,让你特立独行。
祝愿曹跃在当下的语境中,像一条自由潜行的鱼,深入浅出,获取更好的表现力!
是为序。
严诸平
2018.3.22 上海 南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