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随缘气自华,见画见人见历史
——米山先生写在周德田《了缘笔墨》付梓之际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夏日,我与周德田先生相识于北京西单中央组织部四楼的李锐副部长办公室,那时他准备来接任我这个秘书岗位的。
此前,珍视人才的李老曾不无夸赞地向我展示德田的一封来信,那一笔好字及文中的见解,已令我对这位不满三十岁的青年人刮目相看了。出于各种原因,我俩之间的秘书交接最终未能实现,但却成就了彼此间长达三十年相知相伴的朋友之缘。
德田先生乃广西博白人,祖籍系中原热土,有客家背景。
早年就读于有百年校史的南宁二中,由于天资聪慧,喜好文墨,熟读中国古典名著,曾深得校内老师赞赏。
“文革”中上山下乡,经过农村知青生活的磨练,偶遇机缘返城,也在杂技团跑过龙套。
七七年恢复高考时,凭实力第一年便被录取,只因专业不合又自动放弃入学,次年再考再中,遂步入名校中山大学哲学系深造。如此这般,非恃才傲物,实要择良木而栖,展现出做事不将就的个性。
大学毕业后,入京城某中央部委供职,后又风云际会走向海外经商。匆匆数十年间,先后在商贸、电信、医药乃至收藏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
成熟之际,他有缘步入佛门,被泰国如空大法师收为关门弟子,赐法号“了缘”,亲授独家水墨笔法。自此,德田的书画艺术创作渐入佳境。
据我所知,这本《了缘笔墨》所收的二十余幅画作,除个别旧作外,大部分均为年内的创新之作,其笔墨神韵,成功表现了作者本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文关怀。
古来便有“书法乃绘画筋骨”之说。中国书法与绘画所用笔墨纸砚、运笔方法基本相同,粗细刚柔、雄浑秀逸、平正奇险之风格亦相通相融。
本书收入德田的二十余幅画作,借书法抒情写意,在讲究形式美的同时,更注重以丰富而有意味的形体,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生活情感和哲学意境。
特别是经如空大师的笔法指点,作者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书法线条上探求多元趣味,创新 出独立的抽象形式美感,丰富表现万物的情态与造化天工, 显示着某些具有共同精神物象的灵魂特质, 在个人心象中得到物我之间的通达融汇。
比如 :寥寥几笔的蜻蜓、彩蝶,在兰叶上颤摇,极富灵动之美 ;冰壶明月的大背景下,一只孤鹜长飞,暗喻着人生的归宿;水中的荷叶,雨中的绿水青山,作者以独特技法生动描绘出柔与刚、高与低、清晰与朦胧、画格与诗意的交融贯通, 给人以赏心悦目、禅意绵绵的感受。
德田的创作实践, 蕴含着“以书至画见高度,由画至书为极则”的道理。
作者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本着“见画见人见历史”的理念, 专心收藏并研究林风眠大师的珍品画作, 致使净、雅、美著称的“风眠体”在他多幅作品中呼之欲出。
在英国牛津大学苏立文教授所著《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中,林风眠与徐悲鸿、刘海粟齐名, 同为毕生走中西之路、创现代中国画新风的先驱,然三人相较,林氏又“最接近于成功”。
受林风眠的影响,德田画品的格调、意蕴与境界均获益良多。其书写性与抒情性渐臻成熟,往往在简约的画面中,包含着对每个局部的严格把握与精心推敲;看似随意的巧妙安排,尽显计白当黑、化无为有的功底。
而对具体物象线条的力度厚薄相移、方圆转换、露藏虚实、枯润浓淡、飞疾顿挫等等的追求,使作品神韵盎然。
比如作品《骑射》中的战马与勇士, 均采用虚然飘逸技法, 但整体上却给人神如猛虎般的观感 ;作品《奔月》中的三匹骏马从明月中奔涌而来,这从题材上就打破了月静如水的套路,而那轻点几笔便勾勒出驰骋奔马的身躯蹄影,不仅还原了物象的真实,更有林氏早年名作《生之欲》的风采,也许还多加了大千世界中灵动与局限的禅意。
林风眠艺术人生的真谛是始终为创造中西结合的时代艺术而努力不息。通过德田的画作,人们似乎可看到又一位追随者的身影。
文化是修为的展现, 艺术是思想的升华, 从德田书画艺术的新探索中, 我们能感受到这番道理。
然而,作者又是谦虚、低调的。多年前,他曾在一篇小文中简述自己的大半生为“:官不成,商不就,学无术,诸业太杂,无事可夸。”在当今“巨匠大师”“名人专家”满天飞的时代,在那文坛如市肆、铜臭欲熏天的地方,作者出泥不染,取得诸多成就后又以“不夸”的人生态度淡然处之,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超然!有此态度,便有了如下又一个真实故事:
在恩师如空大和尚面前,作者曾挥笔画下一幅《梅花》。一位泰国商人立时出百万巨资购下,德田当即将这笔钱转赠给侍奉如空法师的弟子,嘱其聊补余生。诚心如斯,佛心如斯,有此修为,不枉一生, 期待着周德田先生更多的新品佳作。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即将呈现,敬请关注!想了解更多,关注了缘品藏公众号 +(LYT-Collection)
了缘品藏官网 liaoyuantang.wgjewel.com
【文献出处】:《文化月刊2015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