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文化的消亡 (上)

                        
         今天刚转发了一篇儿田英章弟子退出师门的文章,然后耐不住寂寞,又在网上搜二田和书法,看到一篇田蕴章炮轰央美王镛的老帖子。然后又划分了阵营,一边是美字,一边是丑书,网友众说纷纭,有挺田的,有挺王的。好不热闹。我看整篇帖子最后面的留言,还是挺田蕴章的较多,骂王镛的不少。
          我个人觉得两位书家都没错,他们的思路也都对,那是哪出错了?是这个时代出了错,时代哪出错了,请听我慢慢道来。
          举例来讲,在宋代之前,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印刷体的,虽然唐代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但主要不是用来印书的,所以多数还是依靠抄。唐代的抄经已经算很严谨了,但是书家与书家的不同,也会造就风格的差异化。并且当时,认字的人不多,女人不识字,农民不识字,认字懂书的主要还是一些高层贵族和官员,所以书法史基本上就掌握在这么一小撮人手里。他们,认为什么好,什么就是好,那他们说什么不好,那个就不好。底层群众的书法审美对书法史的美学走向的影响几乎为零。所以唐太宗认为王羲之牛叉。那王羲之就真的牛叉了好几百年,无人出其右,从唐代到明代,我不知道中间几百年,反正在这几百年以内王羲之的地位几乎不曾动摇。
          到宋代,有了活字印刷术,有了老宋体,但是对书法审美的影响几乎不大,并且据我浅显的了解,好像当时的印刷力度也并不是太大。手写体还是站据当时文字的很大部分。有没有变革?当然有变革,宋四家在唐的基础上都有变革,黄庭坚,我觉得变革力度蛮大的,特别是草书。他几乎就相当于现在的井上有一,绝对的流行书风,现代派。与他同时代的较底层的其他人如果不能理解他,我觉得非常正常。他跟张旭怀素那种书风差的有点多。
          但上层社会的人能够理解,因为他们也在变革,他和苏东坡就是好朋友。当时的皇帝也是大艺术家,也自创书体。他自己本身也是变革派。所以书法史依旧按照这些贵族们和高层的审美意志来延续。书法在宋代又自由了一把。再往下的各个朝代的基本上也都是这个路数,无论东方艺术史还是西方艺术史对于美感的理解都是向着思维解放,向着自由冲击的一种状态。当然中间也出现一些紧巴的状态,但是无论,馆阁体,台阁体,还是清代四王的山水,后来都被认为是糟糕的东西,被书画史无情抛在一边。反而是王铎、傅山、四僧这种变革派被推举了出来。书画史向着更加奔放洒脱的,自由路一去不回。
         但是书法到了当下忽然就拧巴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一、整个国家的高层、贵族和官员,不再具有书法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就更别提让他们创新和引领书法史了,虽然在明清,这些事情已经出现一些端倪,官方的书法,已经俗媚起来,不再作为书画史中最重要的作品看待,但是他们起码还有一套自己的书法标准,和审美意趣。但到了当下,我们的高层和官员们已经和书画完全脱节。丧失了最基本的话语权。
          第二,标准印刷体的到来,限制了人们对书法的审美。年龄大一些的,都是天天看着以前人民日报的报纸长大的,或者最多再看一看庞中华的字帖。年龄小的,基本上就是抱着手机电脑玩过来。每天看的都是印刷体,街上的店面印的都是印刷体,接触到的99.9%以上的文字都是印刷体,印刷体已经对整体国民洗脑了。你还想让他的书法审美提高到什么样子?能理解二田的字已经不容易了。甚至我悲观的觉得比我们更小的一代,天天抱着手机长大的这一批,可能以后,连二田都不会认可,可能又出来一个什么二李,写得一手标准的印刷体。他们觉得这才是最牛的。
         第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让整个中国人的识字率大大增加。不识字的人已经变成了一个稀缺品种。每个人都可以抱着手机阅读。当然阅读的是打印字了。糟糕的是书法的话语权不在高层手里,也不在书法家手里,忽然变到了民众手里。然后书法审美忽然就错位了。从民众的审美视角来看。二田就是民众眼里的最标准的最优秀的书法家。这有错吗?这没有错。但是从王镛专业的书法角度来讲,他承接的是,书法史上的一脉相传的潇洒自由和变革,这也没有错。
          但我担忧的是无论是二田还是王镛,无论是丑书还是美书可能都无法长存。首先从这个时代来讲,书法是一个越来越被边缘化的东西,无论国家怎么提倡,我觉得都成效甚微。因为他非主流。主流的是搜狗,讯飞和键盘啊。第二点,民众的审美是吃不准,她一会喜欢这个,一会喜欢那个。几十年前年轻小姑娘穿的都是花红柳绿的衣服,现在谁还穿呢?都是老太太穿。庞中华那么大的名气,现在大家不也都觉得过时了吗?二田不顶上了吗?再过几十年,甚至用不了几十年,二田也会被刷下去,其他人会被顶上来,这就是一种流行,就跟你流行的衣服皮鞋,化妆品和包包没有什么区别。他跟这一千多年来的书法传统没有什么联系。关键也不是二田的错,二田代表的就是民众审美,他顺应了在这一段特定时期内的大众。关键是从古至今民众和书法史就没有什么联系。现在忽然把对书法的话语权和审美权放到他们手上了,所以这就扭曲了。这也是为什么民众,很难理解流行书风的原因。因为从书法史的角度讲,书法就不是给大众看的。他是小众的艺术。只不过现在大家都认字了,见过最多的就是打印体,就认为书法应该往这上面靠,这完全是误区。
         但这是不是说王镛们和他们的丑书或着叫流行书风派,就可以进入书法史呢?我觉得也很困难。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