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关于学院派的内部结构问题。这个为题可以分为在思想认识体系的结构,艺术风格流派结构,创作要素结构,文化背景支撑结构等四个方面来解释。
思想认识体系的结构是:创作形态是学院派创作模式;理论支撑是书法学科研究构架;教学支撑是程序化、规范化教学。艺术风格流派结构是成独立的流派观念;对传统书法技巧、技术能力的卓绝把握并试图超越之;它面对现代派书法艺术采取的是开放探索的意识,但坚守书法本体。在创作要素构成方面,强调主题先行,形式至上,技术本位。在文化背景支撑层面的结构内容是,重作品不重人;重专业知识技能并辅之以学问修养。等等。
六是关于学院派书法创作理论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其创作的理论基础是“书法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基础是讲究程序化的训练教学。书法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为我们认识书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除过去我们接触到的大量的经验式、片段式、随机式的书论之外,还能够提供更加综合更加系统,又有严密结构的书法理论体系。这个严密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则就是分析与综合或曰彻底分析、全面综合。这种分析与综合是有严密逻辑规定与科学检测手段作为支撑的。如以此方法论检测学院派的书法作品,就不再以神采、意韵似是而非的标准自欺欺人,而是把作品分析的极为细致。如,是主题、形式、技巧哪个方面有欠缺等等。这样可以把问题具体化,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具针对性。
程序化教学也是如此,面对传统经典,每一次的临摹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具体的目标要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是环环相扣的,以此来检讨我们的临帖,你就无法掩饰“意临”的苍白无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从实践到理论,从临摹到创作,都有充分的理由和明确的目标设定。因此,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检验的,这个检验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而是一个专业的客观标准。因此,没有学院派的系统化、程序化的教学,学院派的书法创作将一事无成。
七是关于学院派书法创作在今后的定位问题。“学院派的书法创作模式”在今后的短时间内,不会成为主流形态,它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有前瞻性的。这说明它是极有生命力的。当传统派一成不变的沿续下去,越来越成为大众流行色时,当现代派越来越感到自己是一种异端文化,在中国已找不到合适土壤的时候,相信人们自然就会把注意的目光转向学院派。
八是关于学院派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在当代书法创作格局的背景下,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是一个相对于“既有”的新的、综合的书法艺术模式。这所谓的综合应该是:在书法家个人素质上,应当是兼有古典文人士大夫诗词歌赋文史修养与现代艺术讲究创作(意识)的综合。在文化背景上,他应当是古典书法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综合。在以书法作为大艺术、大美术的立场上看,他应当是书法与文学、历史、美术之间的综合。以书法家的人生态度与生存方式而言,他应该是书法艺术与社会、时代、生活之间的综合。
大若通过以上诸多问题的思考,基本廓清了学院派书法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指向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