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凝重扑拙     精致典雅牟敦迎书法艺术赏析

    凝重朴拙  精致典雅
                  ---牟敦迎先生书法艺术赏析
    与敦迎兄相识源于2012年春天的杭州,我们共同在陈振濂名家班学习,我们班是全国招生,一共30人,其中山东有三人。敦迎兄当时属于年龄较大的学员。虽然年龄较大,但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十分执着,学习的劲头丝毫没有懈怠,可以说为年轻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两年学习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一直关注着敦迎兄的书艺走向,也总能在他的作品中收获不一样的震撼与欣喜。
    细品敦迎兄书法艺术,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凝重、朴拙与精致、典雅相辅相生,辉映成趣。
    其一是行楷书。行楷书是最能为一般群众所接受的书体,我们从他的行楷书作品看到,圣教的气象很浓厚,但也不少碑的影子。其实敦迎的书法是从唐楷入手的,在经过多年的修炼打磨后,他的楷书写得很有味道了。唐楷法度严谨,初学入门尚可,如果长时间在此停留,必然容易流于甜熟圆滑,僵化干枯缺少情趣。但要在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书法艺术上写出新意,必须要有敢于突破,勇于探索的勇气和决心。敦迎兄在经过大量深入法帖研习之后,有一段时间把魏楷的学习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对《张猛龙》、《龙门》及各种墓志等长期临习。
    书法讲风格、讲个性,是建立在学养、修为日积月累基础之上的成熟,而决非无知的莽撞。修养既包括文化、艺术等个人的点滴修为,又包括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参悟。尤其是在对各种法帖的研习过程中的取舍,如何把经典中的精华转换到作品中去,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作品上看,敦迎对碑的理解和吸收已经脱开了野、拙、苍、浑那种带有原生态的意味。他自己曾多次说过,每当面对南北朝书家那种出神入化的结构和用笔,在心灵上总是一次次的激动不已、涟漪频频。魏碑看起来有些 “粗”,但在“粗”的表像下面,其实不失优美和典雅。
    尤其是经过杭州两年的学习,在著名书法大家陈振濂先生等名师的指点下,把圣教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结合书谱的临习,反思过去对名家名帖的学习体会,总结了自己大半生习书从艺的正误得失,经过思考和纯化,化解和融合,实现了魏楷书风格的转化,成功脱化出属于自己的凝重朴拙、精致典雅的风格。我认为这种风格既需要个人的自信和胆识,更需要才情和智慧,也需要积极探索。
    其二是行草书。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详细品读敦迎的行草书作,可以看出在使转和点画上、形质与性情都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其点画,厚而流美,多姿多彩,天映成趣。手头功夫可见一斑。使转当中,表现出灵动与典雅之态,同时又不失凝重的风格,在新意层出的同时,又不失规范。从用笔上看,魏晋根基较深,其他多有涉猎。在使转上不时体现出晚清海派吴昌硕那种曲铁成弯,鞭抽入里,力道夺人的笔意。从结体和章法上看,源宗圣教,脱化北碑、通会颜鲁公,达到了名家名帖互济共生的境界。
    其三大字书法。观敦迎兄的大字,犹如面对巨山大海,确有一股磅薄之势扑面而来。他的大字作品在具备凝重特质的基础上,同样不失精致与典雅。我们品评过他的多幅大字作品,榜书大字一般是四尺宣纸写一个字,六尺宣纸写两个字。而多字大字书法,往往以长条横幅为主。这些作品有的方正大气,厚重豪迈;有的气势开张,铿锵激越;有的跌宕起伏,极富动感。他的大字往往是一挥而就,没有雕琢,确实为本人才情和修行在书法艺术方面的体现。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这种无为而为之的书法作品,就像为书家个人画的一幅肖像画,舍弃作者本人而没有更为神似者。
    敦迎兄的书法艺术到此境地确实不易,这是他几十年始终坚守绝不放弃的必然结果。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听他讲,几十年来,他追索过的名家二十多家,所研习的法帖就达近百种之多,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书法上。他的艺术之路,始终处在厚积过程中,这需要耐得住寂寞,有不怕坐冷板凳的定力。在当今社会风气中始终坚守,更显得难能可贵。我们期待他在书法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踏实,也会更远。(胡宗江: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王羲之书法院副院长,行书委员会副主任)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