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幸写了一篇关于符礼高先生的隶书创作的赏析文章,很是佩服先生的书法功底与书法修养,这种功底和修养流露在了字里行间及笔墨运用上。这些天看到先生大量的草书作品,再次被先生的作品所打动。于是决定提笔写一篇关于先生草书创作的文章。
在中国书法的各种书体中,最具艺术性者当属草书了。草书产生于汉代,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除充当记叙知识的载体外,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士大夫们雅玩的艺术形式。之后,其作为书法艺术的代表性书体,在书法发展上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为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奠定了基础。从艺术层面上看,草书技法复杂内涵丰富,《草诀歌》中“草圣最为难”之说绝非虚言。
先生的作品整体视觉效果非常好,可以看出先生在书写中能够抒发情性,重视形式、布局空间和章法强化的对比。
一、符礼高先生在创作时性情多于法度,因此呈现出来的作品表现出了特有的形神气韵之美。
书法艺术历来都是被视为修身养性的艺术,因为他们在创作中抒发情感的时候,内心情绪跟随线条、字形的走势变化而动。正如杨雄《法言》所说:“书,心画也。”张旭光先生说:“表达情性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表现美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职能。”在进行草书创作时,书家面对的是书写的内容和宣纸,铺纸濡墨,举笔书写,同样地可以跟唱歌的、跳舞的人一样,表达内心的情感,追摸古人的情怀,渲泄满腹情绪。而草书创作时,至高的性情便是诗性,即书家对人生经历的各种体验、对于天地万物景象的观感、对书写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草书传达出来,“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草书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它跟所有需要带着情性创作的艺术一样,需要书家宣泄情绪。刘熙载又云:“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
二、对于书法作品的形式感,先生也有所重视。首先,先生在纸张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上有所讲究。各种颜色的纸质都有各自的美感,但纸色还要和书写内容及字体协调,追求色彩的变化,孙过庭云:“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其次,先生作品中墨色的干湿润枯浓淡相互搭配,虚实相生。干笔如干裂秋风,百年枯藤;润笔似梨花带雨,风姿灼人;淡墨取虚,浓墨取实。这样,使墨色变化丰富,增强对比度,作品的形式感更强,也更耐人品味。红色闲章的精心安排也能夺人眼球。再者,先生草书作品篇幅大小多样。篇幅大的取气势,加之书写的字体也较大,给人气势磅礴、雄强恣肆之感,视觉冲击力也强。篇幅小的取巧,给人精致之感。
三、先生的书法作品注重布局空间和章法强化对比度。草书的谋篇布局,历来被公认是最难把握的,整幅作品章法如何安排,必定要求变。古人受造纸技术限制,纸张稀缺,即是怀素的狂草,书写的纸张不过几十平方厘米,故而古人表现简净风神的风格,而且能更加细微精到。今人可以在巨幅纸张上书写,在章法安排上有极大的创变空间和想象余地,更能散其怀抱,任情恣性。章法和书写风格也有密切的联系,草书作品因风格的不同其章法要合理变化,不能求同。有什么样的风格就有什么样的章法,可谓千姿百态。看先生的作品,条幅有条幅的布局,超长条幅的切块布局,横幅有横幅的布局,斗方有斗方的布局,扇面有扇面的布局,圆形有圆形的布局等等,总之,各尽其宜,各得其妙。
先生作品也比较强化章法的对比度。这几点在符礼高先生的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比如,作品中对于单字的大小收放以及下笔的轻重控制;一行之内也特别讲究字与字之间的连断、疏密、收放、欹正、态势、摆动,以及气脉连贯。正如萧衍所云,“体有疏密,意有倜傥,或有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绝之气,滔滔闲雅之容,卓荦调宕之志”,“云集水散,风回电驰”。张怀瓘云:“有类云霞聚散,触遇成形。”同时特别重视节奏感,线条的,单字的,单行的及整篇的,或快或慢,“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或“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沉雄凝重,或连绵婉转,或盘纡跳荡;另外,行与行之间的开合程度、错落程度的安排,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空白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或没有规则。用墨的浓淡枯润的上下、左右对比,营造远近深浅的视觉层次感。浓墨厚积,线条粗狂,雄壮沉稳;淡墨虚润,春山疏远;枯墨老辣,干裂秋风。还有落款的方式选择,甚至闲章的点缀等等都在章法中体现出来。
草书之章法虽难以定形,但也有其必须遵循的原则——气势贯通、错综变化、虚实相生。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要使静止的字活起来,就必须讲势。势是发展的、流动的、变化的,所以蔡邕认为笔势应来去自然,不可遏止。这势就是血脉、筋脉,是章法气势形成的根源,也是草书章法形成的原因之一;草书章法之错综变化难以名状,错综者指字之大小错综、疏密错综、用笔轻重错综,欹正错综等,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皆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夹雪喻之;草书章法理应虚实相生。实指纸上的点画,也即有墨的黑处;虚指纸上点画以外的空白,也即无墨的白处。老子曰:知白守黑,是指哲理上的虚实,是对世间万物矛盾的一种理解和调和的方法。
可见,书法历来强调章法。章法的大开大合,大破大立,丰富了作品的对比关系,拉大了对比反差。通过组合与对比变化,打破了行间距比较均衡的传统模式,作品中出现块状分切,强化侧面感和立体感,造型生动感人。特别是节奏的对比,当代草书追求交响乐式的节奏成了时代审美的需求,正如宗白华先生说的,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总体而言,章法安排得宜,作品的品位更高,内涵更加充实,气息更加清醇,笔走龙蛇,风姿潇洒,流落畅快,作品的视觉效果就更加精彩了。
四、先生的作品态势生动多变。笔墨当随时代,书法的造型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在变化着,自从祖先创制文字以来,先人们无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谋求变化。美学家李泽厚在《略论书法》一文中说:“书法及其它作为艺术作品的‘抽象’却蕴含其全部意义、内容于其自身。就在那线条、旋律、形体、痕迹中,包含着非语言非概念非思辨非符号所能表达、说明、替代、穷尽的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意味。……它们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它的意味即在此形式自身的结构、力量、气慨、势能和运动的痕迹或遗迹中。”可以说,草书是最有意味的形式,其态势奇妙多姿,构架危而不倒,险而能立,欹正有度,疏密相间,结体和谐,顾盼有情,潇洒流落,超凡出世,自然成趣,形仪可变,态势可塑。
草书是最有意味的形式,有极大的可塑性,其体势丰富多变,回旋婉转,盘迂跳荡,天然地具有复杂的内涵及风格表现。刘熙载云“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变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于至善耶。”虽然草书法度严谨,但有一定的自由度和变化空间,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草书那充满生命的线条要随书家的心迹而流动。
总体来看,书法有“四美”,即四个基素。“点”是汉字最基本的单位,也是汉字书法最基本的技术元素;书法美的第二个元素是结字,即汉字点线的结合方式;书法的第三个元素是笔墨韵致;书法美的第四个要素,是整体的布局、章法。符礼高先生在草书创作中遵循了这四个基本元素,创作出了大量富有美感且生动的作品。
从符礼高先生的草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古典文史哲经学等深研体悟渐入妙境,文笔古厚隽永,他将元气、学养注入到了作品中。他与书法结缘,与书法为伴,收获了很多沉甸甸的精神硕果。在追求极致中,他的秀逸、典雅、清刚慈柔之特质淋漓盎然展露无余。他站在历代大师名家的肩膀上,锤炼大技散其情怀,静心涤虑,通境开启。他“入古”、“通古”而“化古”;在个性与创新上,他个性鲜明、格调高雅。先生的作品给予了我们在书法艺术上的极大灵感与启迪,当然,他对艺术的热爱与坚持也更加深入人心。
李超
201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