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海度观点|市场价值不一定等于学术价值,但学术价值迟早会成为市场价值!

    学术价值从作品的核心三要素来探讨 


          艺术作品有最核心的三个要素,即内容、形式、技法,所以对于学术价值,我们也应该先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


     内容 


    内容的学术性,是所表达的思想、主题,是否契合这个时代艺术表达的需要?是否在美术史上有内容的价值?(美术史是否需要的内容?),在今天同时代其它艺术家有表达过吗?


    所以,有学术性的内容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时代需要的,另一个是同时代的人想表达,但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好。比如鲁迅先生写文章批判封建腐朽思想,首先是时代需要。其次,在当时没有人比鲁迅写得更犀利、更透彻心骨。所以鲁迅的作品比其他人写的同主题的文章更有学术性,这其实不能叫创新,而是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更深刻、更高明。艺术也是如此,你表达了一个时代声音的同时,还比其他人表达了更深刻、更高明的内容,就是艺术的学术性。


    八大山人作品


    同样的主题,不同的思想境界,学术性也不一样。同样是花鸟画,在明末清初时,仅是文人雅士用来表达花前月下,就不具备当时的学术性。而八大山人的昏鸟、呆鸟、死鸟,就有学术性,因为他表达的是对当时政局、对社会的一种批判,具有时代思想性。 


    因此,内容主题的学术性,也有高低之分,表达的思想越深刻、站得层面越高,学术性也越高;对同样一个主题,挖掘得越深、分析维度越全面,表达越精准,学术性就越高。



     形式 


    形式的学术性,主要是形式的创新性,这个创新性,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看。

     

    首先,在时间的纵向上,这种形式前无古人。比如花鸟画最成熟的是宋朝,明朝又出现徐文长、唐伯虎,到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再到民国时期吴昌硕、齐白石,都是在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做到了形式上的创新,作品就具有学术性。


    边平山作品-崖柏与白鹭


    另一个维度就是横向来看,横向就是同一个时期的艺术家都在创新,谁的创新走得更高、更远,对这个时代的艺术发展更有推动性,把艺术拉到了全新的高度,那他形式上的学术性也就越高。还以花鸟画为例,花鸟画最核心的问题是审美,而极致简单是美的最高境界,边平山画中的崖柏与白鹭,从画面结构、表现手法、色彩、画面的透视关系,他做到了用最简单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最极致的美感。因此在同一时期的新文人画中,他的作品就更具有学术性。
    当然,形式创新的前提也是要符合艺术的规律,是美术史或社会所需要的,否则也没有价值。


     技法


    技法的学术性,就是技术上能达到别人都达不到的难度,技法越难学术性就越高。这个技法一定是艺术所需要的,不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个前提下,做到更高水平的技法,就具有学术性。


    首先,表达同样的主题,用同样的形式,运用的元素越少,表现越难,技法的学术性也就更强。比如毕加索能几笔就把一只鸟画出来,并且画得很好,他的技法就很强,就具有技法的学术性。技法还包括很多具体的方面,比如点、线、面的运用,同一根线、同一个点、同一个面的表达,谁更成熟,谁更老练,谁的技法就更强;还有构图问题、层次问题,中国画的笔墨功夫,西方画的用色、用笔,这些都属于技法的问题。这些技法的创新或者高人一等就是学术性。


    毕加索-鸟圆盘


    技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往往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形式,所以形式和技法是相辅相成的。当技法很强的时候,就代表了形式的创新,这就在技法和形式上都是有学术性的。


    比如吴冠中,虽然用的不是中国传统的笔墨功夫,但是他在点线面的运用上,高于一般人的运用方式,他借鉴西方的点、线、面,而用东方的韵味去表达,最终呈现出来的形式就变了。这就看出,技法的创新性,达到一定学术的高度,形式就改变了。但形式改变了,内容思想不一定会改变。


    结论:

    一般的艺术家往往一辈子都在技法和形式上追求创新,却在思想层面、内容层面上思考的比较少。不像文学家、哲学家,思考的会比较多。这也是很多艺术家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认为艺术的“术”更重要,就是技法和形式更重要其实真正要成为一个艺术大家,一定是思想层面先达到很高境界的。



    以上是从艺术作品的三个核心要素,内容、形式、技法来探讨学术价值,这三个维度的学术性清楚了,一件艺术品的学术性就理解了。但任何一件艺术品,我们都要结合艺术家创作的背景来看,因此我们还有必要结合艺术家的成长历程来分析学术价值。

     

     学术价值从艺术家的成长轨迹来分析 


    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随着艺术家在不同成长阶段,达到的高度不同,对学术的理解会不同,对自己学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以国画为例,从艺术家的成长轨迹来看,学术价值的形成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书法阶段


    国画艺术家通常是从练书法开始,书法练的是什么?练的就是笔墨功夫。所以国画讲究的童子功,就是书法的基本功。有一些写书法的人,把画画当做爱好还能画得非常好。比如启功,他是写书法的,但是国画画得也非常好,甚至有人认为他的画比他的书法还要好,就是因为他有很深的笔墨功底。


    第二阶段:临摹阶段


    书法练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学画画。学中国画,理论上都是从临摹古画开始。所以这个阶段临摹的作品水准越高,他学习国画的起点会更高、学得速度会更快。


    前面这两个阶段,书法只是基本功,临摹只是模仿,所以这两个阶段都没有学术性。


    第三阶段:改临摹阶段


    临摹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改临摹。最初的临摹,是原封不动的临摹,但临摹到一定程度就想把它改了,改的过程就会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加进去比如不再完全按照古画原画描下来,而是加了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些修改,加了一些个性的元素,可能在结构上、元素上、色彩上进行了一些修改,这个时候就会认为自己有学术性了。


    第四阶段:写生阶段


    当在改临摹的过程中,发现只是改还是没有达到心里想要的东西,这时就意识到想突破自己,光靠改临摹是不够的,因为改也是没有目标的,于是就会进入第四个阶段,写生阶段。写生的过程中,要把临摹的作品丢掉,直接把写生的素材,比如从大自然取景的素材,形成一张画,这时候,他会认为自己有学术性了,这就是在写生这个阶段所理解的学术性。


    第五阶段:原创阶段


    当写生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现到一个瓶颈了,只是照搬自然,画不出特点来,就开始进入原创的阶段。这个时候他又会把古画再翻出来,与写生的东西结合起来,或者把两个都抛开,进行重组原创,形成原创作品。这个时候会认为,相对于原来的作品有原创性,所以更有学术性。


    第六阶段:风格形成阶段


    有了原创性以后,如果不知道创作什么,就会又到一个瓶颈。因为绘画不只是为了表达花鸟,也不只是为了表达山水,或者人物,而是要表达一种自己风格,形成自己的花鸟,自己的山水,自己的人物,形成个人风格。所以,这个阶段,因为有了个人独特的风格,作品比之前几个阶段又多了学术性。


    第七阶段:开创阶段


    当艺术家形成自己风格之后,往往会发现,横向来看与他同类型的艺术家也都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把这些风格放在一起来看,又没有太大区别。


    这个区别不大的原因,就是大家的思维模式其实很相似,教育体系、临摹的对象、知识结构都是相似的。这种情况,横向在同领域找不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就要纵向去找,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绘画发展历史去找,最终找到并形成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时候,就更有学术性了。


    这是当横向上在一个领域达到一定高之后,再通过纵向去寻找突破进行创新。反之,如果在纵向上达到了一个高度,独一无二的时候,还要横向去比较,在这个领域,包括国内国外,有没有同样的表现方式?有,就要去超越,没有,就要去保持自己的风格。这个时候就做到了更高层面的学术性。


    当做到这一步,其实就开辟了全新的一个领域,是一个领域的开创者,就是大师级的人物。比如张大千、齐白石,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都有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到了这个阶段,如果还不满足于此,那就不只是从艺术的纵向和横向去看,还要从人类文化的纵向和横向去看,比如说,除了绘画,还要去看建筑、电影、音乐、舞蹈等等更多的文化形式,站在文化甚至人类文明的高度,进行创新,这就是更高层面的学术性。

     

    结论:

    综上,学术价值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处在不同阶段,站在不同的高度,对学术的理解和要求也是不同的作为收藏爱好者,应从不同维度,结合艺术家的成长轨迹去看他的学术价值。




          眼下我们看到的市场价格很高的作品,往往是通过宣传的方式,拉到了一个高价的级别,不能代表学术价值也高。市场的宣传会渐渐淡去,但学术价值会随着时间,越来越被真正认可。所以一件学术价值很高的作品,未来的市场价值一定会越来越高。这就是市场价值不一定等于学术价值,但学术价值迟早会成为市场价值。




    来自(海度艺术)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