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盱眙淮河之畔,有山有水,家乡处于丘陵地带。山不是很高,但树木茂密,它平淡、自然,使我对家乡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每次徜徉在家乡的树林中,总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特别的温馨与亲切。到了深秋时节走在暖黄色的林间小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的洒在我的身上,格外的清新与舒适。耳旁清澈的溪水随着弯曲的山涧轻轻地流淌着,静静地闭上眼睛,溪水和着鸟鸣,是那多么的美妙动人。 秋雨过后,清晨醒来家乡的小山坡就格外清新与透明,林间错落的农家袅袅炊烟,房前屋后鸡鸭和小狗,经过一夜的饱觉,它们就欢快的嬉闹着,远处的山坡上羊群优闲的散步中觅着食,家乡勤劳的人们开始在田间劳作,多么美妙而熟悉的家乡!这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2019年恰逢祖国建国70周年之际,全国美术工作者都在为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奋力之际,我也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与赞美之情,创作出了《秋意情浓恋家园》这幅中国画作品。作品幸运的是成功入选了这次五年才举办一次的全国性大型美展。 《秋意情浓恋家园》主要表现了秋天司空见惯却也韵致无尽的家乡景色。这幅作品我采用了三联画的构图形式,主要安排以树为主,山坡为辅,房屋田地凸显其间,为了表现新时代和谐农村发展的新面貌,画面其间还安排了汽车,电动车、路灯等现代元素。 作品重点从感性与直觉层面上着力于丛林、溪流、田地、屋舍等元素的情绪表达,慢慢展开。在虚实相间,疏密得当,浓淡相宜之中表达出家园生命真力的生机。为了表现出仲秋前后清新明快暖意融融的画面,追求“秋意情浓”的意境,作品采用了暖灰色调为画面主色调,使画面就有了明确的调性倾向。采用先勾线后填色的方法完成这幅作品,用丙烯青铜色调入灰色,运用中国画传统勾线手法勾出画面物像,依明度、纯度、色相冷暖做相关的推移与演绎。 作品虽然主要以树为主,但画面中的对树木种类的表现又不宜太过于杂乱。“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实我也并非去着力表现现实中家乡真实的一切,而是想通过我内心深处心灵碰撞出一种诗一样的家园来,高境界的艺术是凝炼的。因此我只用了几种夹叶树和一种较深色的点叶树,这样既可以丰富树的种类,又可以让树种不杂乱,有利于安排画面的松紧关系。在勾线过程中,因为青铜色不易溶于水,所以勾出的线条很厚重、饱满。 在树的勾勒线稿过程中,一方面我很注重线条的质量,对每一棵树的用笔都尽量的去做到“书写用笔”,注意提按顿挫和线条的粗细变化,按照每棵树的造型和每个枝桠的穿插都去细心的把握。另一方面我对树组织在疏密聚散和动静方面做了精心安排。如果不能有序的安排,很多树就会使画面杂乱无章,构图就会散乱。但如果太规则有序,那么画面又会太呆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画面中安排了一条山涧。从左向右连接一二两幅,用了竹篱笆和房屋连接二三两幅。使三幅作品很好的连接在一起,又为画面树木聚散安排分割出了很好的空间。画面中所有的树(点叶树除外)、土坡、房屋等等构成画面的原素,均采用先双勾后填色的方法完成,最后双勾的夹叶树用不同明度、纯度和色性的黄暖会色来有层次的填染完成,做到既能统一又有细微的色阶变化。土坡填了一层浅紫灰,没有做很复杂的填染,这也是为了与复杂的树色做对比。房屋安排成红灰色调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融入调性,和谐画面,使画面整体而不失时代活力。 这幅三联作品中的树木的安排基本上都是竖式的线,地面有意安排成横式线,这样就增强了画面的矛盾性,为了缓和树与地面的矛盾,我又特意在树丛中安排了一些倾斜的树,有一些地面的坡地也安排成了倾斜的面,画面中加上了弯曲的田埂和竹篱笆以及蔬菜大棚的斜线等来缓冲它们的对抗,做到既有矛盾对抗又能自然和谐地在一起,使画面富有一种节奏美。画面基本完成后,把杂乱一些的树丛颜色进行统一规整,使局部服从整体,并且把溪水中的石头略挑出几个小的颜色略加深,使之在白的溪水中增加一些小方面的跳跃因素,丰富画面的节奏,加上苔点丰富画面的厚度与层次,调整好点的节奏关系,最后把三联画的顶部的外形上作一个圆弧轮廓调整,使三幅作品完整的统一在一起,完成一张近看丰富远观形整的很富有现代气息的乡土题材作品。 总之这幅作品既融合西方调性的色彩又不失东方传统中国画之精神,营造出一方和谐自然却又处处充满活力与温馨的家园之美。也许这片家园是极素朴平凡,可对我而言,这里每一寸温热的土地,都令我十分的热爱与眷恋。 作者:王坤 王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生于1982年,毕业南京师范大学,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苏州姑苏城外美术馆副馆长,常州画院特聘画师,南京画院青年画院书画家。盱眙美术家协会秘书长。2018年分别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和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美术创作项目。2019国画《秋意情浓恋家园》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文化旅游部 中国文联 中国美协)并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美展和省级展览中入选和获奖。多次被国内知名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以及国内外私人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