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行走青山绿水 寄托人文精神

    行走青山绿水 寄托人文精神
                              ——王泽培山水画评析
                         刘如娜
    中国人历来对山水有着宗教一样的崇拜与敬畏,认为上到浩渺无边的宇宙,下到小小的嫩芽,一切神灵皆隐于山水其中。中国山水画就是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又蕴藏着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学科,虽然画中仅有山水云气和树木屋宇,但是里面却蕴含着两个世界,一个是丰富的自然世界,一个是厚重的精神世界。从隋展子虔的《游春图》至今,国人更是对山水画寄托了更多的哲理情愫和人文情怀。因此,中国山水画不仅表现出了祖国大地的名山大川和佳风胜景,更是体现出了中国画家的自然观、审美观和人文观。在创作山水画时,既需要画家具备扎实的笔墨功夫、卓越的创作能力,又需要画家拥有着雄厚的人文知识和综合素养。
    徐徐展开王泽培的山水画卷,一幅幅水墨就在眼前晕染开来,思路随着水墨的氤氲,不期然地走进了山水之间。明明方寸间,却如同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画中奇观的岩石,雄浑的山体,苍劲的树木,繁茂的花草,灵动的流水,缥缈的浮云,构成了王泽培画作中独特的意象。在这种境界中,人在景中浑然不觉,景在心中深深落根,此中真意,不需要华丽的描绘,不需要精炼的概括,真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明明只有笔下的山水,可是又觉得置身其中,融为一体,无法自拔。
    王泽培是河南省濮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还是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河南省美协理事、河南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他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还在山水画方面有独特的造诣和斐然的成绩,其画作曾多次入选中国美协和省级以上专业机构举办的各级展览,并屡屡获奖,同时还广受国内外机构、友人收藏。
    王泽培以穆静、清秀的画风在山水画界备受瞩目,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山,还是水,都能将观者带入一个浑然天成的纯净画境——青山绿水间。这既得益于他对中国山水画深切地执着,还得益于他多年来独特的绘画造诣,更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这三十年中,王泽培钟情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大到绵延巍峨的太行山脉,小到山上的一花一草。一幅幅丹青展现了他绘画的才华横溢,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文关怀,展现了他对祖国大地的深深热爱,展现了他对新时代九州强省的殷殷期盼。自信观察,你会发现大山大水的一动一静;细细聆听,你会听见小溪小河的叮咚作响;用心体会,你会感觉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无问西东。
    李可染曾说过,画家要精读传统和大自然两本书,这样才能继承古代的精华,又能融入自己的感受去创新。历览画界前贤,无不是在师承古今大家的基础之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最终完善自我。早年学画的王泽培同样深谙此道,他深怀谦恭之心,以古人为师,并有一方闲章曰“师古”。他遍读先贤大师之作,尤对五代董源、巨然以及宋、元以降沈周、龚贤、石涛等人的传世名作,心摹手追,颇得要领,特别是龚贤的深厚苍润,严谨朴实,石涛的笔情恣肆,淋漓洒脱,松柔秀拙,豪放郁勃,黄宾虹浑厚华滋的笔墨和黑密厚重的画风,尤其是李可染将“明暗光影”融入山水画的独特表现手法,对他影响深远。
    石涛在他的题画诗中曾说:“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这句诗虽然常被艺术家们用来描述黄宾虹的晚年山水,但也说明了山水画的世界是宽广的,是包容万物的。面对中国山水画丰富精彩的传统,王泽培好古而不泥古,以贤为师,兼收并蓄,融贯古今,为我所用。他在仰慕前贤学习经典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存在。他关爱祖国,关照当代,关注现实,关心生活,描绘新时代的足迹和风景,用自己的心和手下的笔不断地进行艺术探索和创新。他坚持以现实生活为创作题材,紧紧抓住新时代下景与情、人与物,展示自己的认知和发现,因此,他的画既极具个性化又具有强烈时代感,这也是他的作品的突出特征。王泽培身为地方文学艺术界的当家人,本身工作十分繁忙,几无创作时间,但他却放不下对自然山川的追慕和迷恋,只能牺牲节假日,或利用外出参会、培训的间隙竹杖芒鞋,寄情山水。蹬东岳,下太行,跋山涉水,搜尽奇峰,倾听松风天籁,饱览山水之壮美,感悟天地之灵气,汲取大自然之精华,崇山峻岭拓展了他的心胸,松涛飞瀑扣动了他的心弦,烟霞雨露润泽了他的笔墨。王泽培犹如一个垦荒者,在大山大水中努力历练自己,把“眼中之山”变为“胸中之山”,再升华为“笔下之山”的能力和水平,并在自己气质性情、生活经历、个人领悟的基础上,去把握唯我的心灵境界,去探索自己的符号语言,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毅力,也迸发出泉涌般的神思与才华。
    此外,王泽培注重深究其理,知其然更要探究其所以然,以取其精髓。在绘画中,不仅谨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涵微”的古训,而且坚持“以手写我心,以笔绘时代”的理念。因此,他所苦苦追求的不仅仅是绘画艺术的日臻成熟与精湛,更主要的是在新时代里,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自觉肩负起一名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独特的笔墨引导社会奋力前行!他的画作《希望之歌》取材于雄浑的太行山,彰显着希望的力量。远眺魏魏大山,层峦叠嶂,群峰嵯峨,高入云端,似有肃穆沧桑之感,近观却青山苍翠,清流白练,绿树昂然,细瞧拱桥横波,群鸟翻飞。如果不细心,你很难注意到左下方那不太高的山顶上一袭红瓦的希望小学,那希望小学上空高高飘扬着的五星红旗,这正是他独具匠心高明之处,更是整幅画作的点睛之笔。在茫茫的大山里,有一种昂扬的力量,有一把燃烧的火炬,昭示的是民族的精神,展现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中国山水画是最具中国人文精神和文学素养的艺术形式之一,没有二者的滋养,作品就会毫无生气,甚至俗气。谢赫《六法论》的“第一法”便是“气韵生动”。什么是“气韵生动”,就是画作要“形神兼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不仅要求画作者必须要有过硬的笔墨功力,更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因此,这也便成为历代评价作品的最高要求。王泽培的《四月清和雨乍晴》便凸显了这样一种气韵生动,诗画相融的意境。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雨后的山山水水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此景此境正好应和了司马光的《客中初夏》,正如司马光一般,王泽培的眼中也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只有对山水的浓浓眷恋,只有对作画的满腔热情,这是一种将自己身心寄情于山水的全部寄托,更是一种对中国山水画的坚定信仰。王泽培的另一幅作品《我见青山多妩媚》也是充满勃勃生气,灵韵透致。春日的太行,既雄伟壮观,犹如父之威严高大,又妩媚多姿,犹如母亲温柔旖旎。正是乍暖还寒时,整个太行正在慢慢苏醒,山腰云气缭绕,山脚淙淙溪水,山顶亭台芳舍,烟雨空濛,草木丰茂,山恋起伏。看到如此美景,王泽培立刻想到了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说》:“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念起,万水千山,于是他精心泼墨出一片片充满灵动的山水,既展露了太行之灵气,又表现了对山水造化之领悟,想心中所想,绘心中所绘,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从王泽培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水墨艺术的丰厚和神采,这体现了他对中国国画传统文化精神的崇尚和理解。最为珍贵的是他怀有一颗宁静淡泊谦逊之心,戒骄戒躁,在上下求索中沉淀自我,在探索创新中突破自我。他醉心于笔下的青绿世界,醉心于青山绿水之间,忘却尘世纷争,忘却物换星移,绕开筹觥交错,将自己的情感与笔墨融为一体,用手中的画笔歌唱新时代,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在他用整个身心为世人构建精神家园的同时,也为自己营造着一座金碧辉煌的精神城堡。对他而言,绘画早已刻入骨髓,铭于心底,融入血液,成为了一种信仰。他在自己的艺术探索实践中,将大自然翡翠兰苕般的纤丽绣婉美和鲸鱼碧海般的苍劲雄伟美完美地糅合在自己的山水之中,使传统和创新在实践中如此和谐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极具强烈的美学价值,更为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增添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如果说山水画是一枚硬币,那么正面就是名山大川、青山绿水,背面就是丰富的人文精神。新时代的山水画,不仅要传承古代,还要镕古铸今,彰显中华民族的“四个自信”。这就要求画家必须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找到亮点,树立新的中国画观念。我们相信,新时代里,作为一名站立在中原大地上的中国山水画家,王泽培在艺术方面将会有更高的造诣,同时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将会在他的笔墨丹青中更加波澜壮阔、更加绚丽出彩!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